清華大學、山省文化和旅游廳對巨野縣博物館發來感謝
來源: 作者:王丹曼 時間:2024-10-23
本報訊 近日,清華大學、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對菏澤市委、市政府發來感謝信,信中對巨野縣博物館在“禮運東方:山東古代文明精粹”特展中做出的突出貢獻表示了感謝,這是對巨野縣博物館工作的極大支持和肯定。

信中指出,“禮運東方:山東古代文明精粹”特展是山東省近年來在北京舉辦的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精品文物展。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,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成功舉辦。在京期間,中央部委領導實地參觀指導,展覽深受清華大學等首都高校師生歡迎,中央主流媒體進行了全方位深度報道。2024年2月至8月,在山東博物館展出,省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,予以關心支持。
“禮運東方:山東古代文明精粹”特展共展出珍貴文物465件(套),其中一級文物202件(套),涵蓋全省十六地市50余家文博單位,各博物館不僅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文物,還積極參與展覽的策劃、布展和宣傳工作,確保了展覽的順利進行和圓滿成功。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積極組織下,巨野縣博物館三件國家一級文物:西漢螭虎紋玉珌、螭虎紋玉劍首、螭虎紋玉劍璏遴選參與展覽,這也是我縣文物近年來參與的最高級別最大規模的文物展。
螭虎紋玉劍首,國家一級文物,西漢,1977年巨野紅土山漢墓出土,現藏于巨野縣博物館。玉首,扁長方形,為淺黃褐色土浸玉。通體淺雕云紋為地紋,并采用深浮雕與鏤雕相結合的技法,于正、背兩面共雕出五只螭虎,形態各異盤繞其間。一端鉆有三孔,居中之孔最小,為劍柄插入處,構思奇巧,雕琢精工。 該玉首突破了傳統的圓形造型,在呈梯形的玉材上以高浮雕和鏤雕技法相結合雕琢五只螭虎,盤繞于云中,螭虎肌肉豐滿,身姿驕健,神態生動,立體感很強。紋飾豐富、新穎,不同的紋飾組合成不同的圖案,富于變化,尤以高浮雕的螭紋最具特色。
螭虎紋玉劍璏,國家一級文物,西漢,1977年巨野紅土山漢墓出土,現藏于巨野縣博物館。玉劍璏,扁長方形,正面有土黃色浸蝕,背面呈青色。正面浮雕兩只螭虎,一大一小,為子母虎,大者幾乎占據整個正面,雙虎扭頸、曲身、兩首相斗。大虎長尾四足,小虎短尾,僅露三足。背面因材施宜,鉆有扁長方形孔,為穿帶用,整體造型生動,意境和諧。玉劍飾起自周代,至漢代而興盛,至晉代衰落。這件玉劍璏構圖之巧妙,紋飾之繁縟,造型之生動,線條之流暢,刀法嫻熟,雕琢細膩。
螭虎紋玉珌,國家一級文物,西漢,1977年巨野紅土山漢墓出土,現藏于巨野縣博物館。玉珌略扁方形,正面中部呈青色,有黃褐色浸蝕,平雕云紋,主題紋飾浮雕兩只螭虎,兩虎扭頸、曲身、長尾,相向而嬉,雕琢巧妙,舒展自如。背面由于土浸呈雞骨白色,整面淺雕饕餮紋。玉珌一端的中間有銎,為兩次鉆磨,略呈橫“8”字形,為劍鞘末端的裝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