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奮斗不青春 ,
凝聚青春之力量,共創美好之未來,
這是當代中國青年人的誓言。
它既是對歷史責任的擔當,
也是對實現社會與人生價值的督促,
更是對美好未來的希冀。
一百多年前的今天,
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,
中國的合理要求被拒絕,
北京首批3000多愛國學生走上街頭,
高喊“誓死力爭、還我青島、寧可玉碎、不為瓦全”的口號,
掀起了一場政治風暴和愛國思潮,
演繹了一場自古弱國無外交的鐵律。
五四運動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意義重大影響深遠,
它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,
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。
它打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大門,
從此,
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,
續寫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。
“愛國救亡、民主科學”的五四精神,
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弘揚和傳承。
像習近平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提到的那樣:
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,
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,
不辜負黨的期望、人民期待、民族重托,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。
有人說:青春的樣子,就是青年的樣子,
青春的樣子,就是中國的樣子,
我感同身受 溢于言表。
愿我們都成為毛澤東《沁園春?長沙》中,“書生意氣,揮斥方遒。指點江山,激揚文字”的熱血青年,
成為梁啟超筆下的前途似海,來日方長。美哉我少年中國,與天不老!壯哉我中國少年,與國無疆!”的遠大理想。
歲月如歌,滄桑巨變,
中國人追求真理、熱愛和平的決心沒有變。
今天的我們,繼續發揚五四精神血脈,
奮進在新時代的考場,把青春的光榮與夢想,
鐫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。